九江新东方学校 > 家庭教育 > 正文

8大亲子工具,激发孩子无限潜能

2021-07-08 14:54

来源:

作者:

  如果说孩子是我们雕塑的作品,那么我们手中应有的工具是什么?

  博瑞智家庭教育创始人董进宇博士给出了以下家长教子的8大工具!

  第一个工具是“无条件的爱”

  做为父母爱孩子是我们的天性,但是有意识的爱孩子,是培养孩子最重要的一种方法,当一个人被无条件地爱着的时候,他的自信心就会大增!自己会尊重自己,进而尊重别人。在他的心灵中会感受到自我价值的产生,即自我价值开始萌芽。而无条件地爱着孩子,是培养孩子安全感和勇气的最重要的方法。

  第二个是“鼓励”

  美国有个大教育家说过一句非常偏激的话:“在教育孩子问题上,我不知道除了鼓励还有什么别的方法!”我认为这句话当中80%的成分是真理。

  教育,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。

  告诉你的孩子:“没问题!爸爸相信你!”你要每天不断地巩固。可是大多数家长恰恰相反——“你就是不行,谁家孩子都比你强得多!”这些家长仿佛是专门来为孩子泄气的。

  每位家长都应牢记: 孩子的勇气和自信是被鼓励出来的,而鼓励是需要每天做的事情!

  第三个工具是“表扬”

  表扬是孩子做对行为、取得成绩的时候,给他加油的核心方法。当孩子的一个行为做对了,我们及时的表扬才能使孩子的行为固定下来,才能使他下次接着再做。

  所以表扬是家长经常要做的行为。

  孩子每天、每星期总会有优良的行为,或者取得小的成绩,比如用过东西放回原处,家长应及时的表扬,表扬会把行为确定下来。

  表扬是孩子生命成长的阳光,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,被表扬,意味事情做对了,被认可了,他的自我价值会上升,自信会增强。

  第四个工具是“确认”

  一个行为是对的,不定期是错的孩子是不知道的,家长要告诉孩子哪些是对的,哪些是错的。这里不带有任何表扬和批评,家长要客观地帮助孩子分清是非。

  实际上确认是家长帮孩子培养价值 观的一系列过程。

  所以,家长要知道孩子不会自动的知道什么是对,什么是错的,这些都是学来的,是我们家长不断灌输的结果。

  第五个工具是“理解”

  有些博瑞智家长来找我咨询,对我说,孩子就是不跟我讲话,最近他学习成绩下降,在学校和老师作对,回来什么也不和我说!我问什么原因?他说不知道。

  如果你去投医,医生什么都不问,就给你开药,那他百分之百是个江湖郎中!一个孩子行为上出现偏差可能有二十个原因,你想讨秘方,药不对症能治病吗?很多人让我简单的出秘方,我开玩笑说“打”。有很多学校的“家长会”就是这样给家长开秘方的!这么武断!拿人当玩笑一样。

  事情不是这么简单的,家长和孩子间的关系是平等的,我们必须建立一个牢不可破的观念: 孩子从一生下来,他的人格就是和你一样平等的。 你要把他当成和你一样平等的人来对待! 在能力上,要考虑到孩子是待培养的,是需要你不断的培养的小动物。

  我们的很多家长恰好弄反了: 人格上不能平等对待孩子,能力上却苛求孩子什么都会!

  家长要用“理解”这个工具走进孩子的心灵,不再批评、苛责。 假如说你有工作上的烦恼,来找我谈谈,我什么也不问,劈头盖脸地把你一顿数落,你肯定觉得董老师是不是有毛病,都没搞清怎么回事就骂我一顿!可是我们很多家长对孩子却是不问原由,开口就批。

  在“理解”问题上,家长要把孩子当成平等的人来对待,不带任何的价值评判的,单纯听孩子说他有什么理由。我请家长记住一句话: “任何一个人做任何一个行为,在他自己看来都有绝对的理由! ”孩子的行为在他自己看来,总有他自己的理由,只不过这些理由在成年人看来是不对的!或者说是不成立的。

  如果你搞不清楚他的理由是什么,想改变他的缺点是不可能的。如果你不能彼此倾听对方的心声,就无法搞清他行为的原因。这是一个方面。另一个方面是通过“理解”建立孩子的自我尊重感,他可以和别人心灵相通,感觉自己有能力沟通,感受彼此有能量流动,这时家庭教育中亲子关系就稳定了。

  第六个工具是“陪伴”

  孩子不是需要我们的钱,而是需要家长的人本身!我在大四时读了苏霍姆林斯基的《给儿子的信》,正是这本书引发了我对教育的思考,促使我开始对教育孩子进行了这么多年的研究。当时我只有20几岁,只觉得有一句话很深刻,但那时没完全理解。这句话简单得不得了:“ 人需要人 !”它的意思是, 一个人必须在人的环境下才能长成完整意义的人,也就是他需要别人的存在,对他确认、理解、鼓励,最后他得以建立独立的人格!

  孩子在出生后,他的成长处在一种孤立无援的状态,他就会孤独、无助、没有安全感,需要家长的陪伴。否则,他会渐渐产生恐惧感、对人生的无助感,也就没有办法成长。

  太多的家长因为自己事情太忙就用钱打发孩子,其实大错特错。假设在此时此刻,让孩子选择给他100块或者父母用1小时来陪伴他,来了解他的生命,他可能会选择100元钱,这是因为,他自己不知道他真实的需要是什么。

  但是他的潜意识里更需要父母用1小时确认他的价值,伴随他成长! 我们既要把孩子在主体资格上当作平等的人来对待,又要在思维方法上考虑他的人格是待发育的、能力是待培养的,所以还不能完全理解我们的意思。这也是儿科医生难当的原因。孩子在很小的时候只是哭,不知道自己哪儿不舒服,医生必须像兽医对待小动物那样去观察、了解。孩子缺乏父母的爱,他自己并不清楚,更不会表达。这不需要我们家长去体会、去陪伴孩子!通过陪伴来了解孩子,通过陪伴消除孩子的恐惧感。

  第七个工具是“批评”

  这是应该非常小心慎用的工具。“批评”只有针对行为本身才可能起作用。使用这个工具的前提是: 家长和孩子之间相互理解、相互支持、相互关爱、关系稳定!这样批语才有作用。 如果家长和孩子互相不理解、不信任,即使批评是正确的,是直指行为的、不损害人格的,孩子依然不接受你的批评,这时批评只会起副作用。批评是非常专业的事情,没有经过训练,很少有人会把批评做对。因此最保险的办法就是尽量不用批评。

  第八个工具是“制定规则”

  我们中国的家长没有受过平等协商的训练,我们练的“基本功”是支配与服从。现在我们让家长与孩子们平等协商,家长普遍感觉功力不足,力不从心,无所适从。

  但是这是我们中国家长必须得补上的一课,否则我们无法培养具备主体人格、具有主动精神和平等意识的现代公民。为了把孩子教育好,我们家长就必须学会使用规则来约束孩子。为此家长们要做到以下几点:

  1.先分清哪些事情是孩子该做的,哪些是家长该做的

  2.坐下来与孩子平等协商

  3.制定出明确的行为标准和行为规则

  4.家长负责执行规则

  5.家长负责检查监督

版权及免责声明

凡本网注明"稿件来源:新东方"的所有文字、图片和音视频稿件,版权均属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(含本网和新东方网) 所有,任何媒体、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、链接、转贴或以其他任何方式复制、发表。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、网站,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"稿件来源:新东方",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
本网未注明"稿件来源:新东方"的文/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,本网转载仅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,并不意味着赞同转载稿的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如其他媒体、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,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"稿件来源",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。如擅自篡改为"稿件来源:新东方",本网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。

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作者见稿后在两周内速来电与新东方网联系,电话:010-60908555。